ZHOU YI

周佚

指南创新(上海指南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擅长领域

产品创新

服务领域

工业设计
服务设计
商业咨询

服务客户

三星、西门子、飞利浦、博世、英特尔、耐克、
松下、长虹、宝洁、美的、三一重工、吉列、奥普、
格兰仕、科勒、露华浓、华为、福勒科、Branson、高仪、
哈根达斯、欧姆龙、昊翔、欧普照明、ABB、美图、奥利奥、泛亚汽车、
饿了么、无限极、同仁堂、iRobot、海尔、联想、伊莱克斯、科达等

从业年限


意愿:

 

荣誉

2008 获“影响上海设计的100个设计师”称号
2009 上海市政府授予周佚及指南设计“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称号
2011-2012 被授予“上海市科技标兵”荣誉称号
2012 获选《第一财经周刊》中国商业创新50人
2012 获选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杰出设计师
2012 获上海领军人才称号,成为第一批设计界获此殊荣的人才
2013 上海设计之都年度人物
2013-2016 上海市品牌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3-2016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2014 《红星奖评审标准修订》项目专家顾问
作为中国独立的创新咨询和设计机构的代表,周佚在发展指南设计的同时,致力于探索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并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发展道路。因其深厚的行业经验以及观点的专业性及前瞻性,周佚多次受邀担任国内外各大商业及创新论坛演讲嘉宾及设计奖项评委,为中国设计发声。
周佚受邀参加的活动包括:
英国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主办的Creative China演讲嘉宾
DFA设计大奖(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大奖)评委
香港设计营商周亚洲论坛演讲嘉宾
《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设计精神如何驱动商业成长峰会”特邀嘉宾
奥地利设计中心“欧洲设计商业对话”演讲嘉宾
英国商业与贸易部“全球创意服务业峰会”特邀嘉宾等

理念

 设计理念


设计老炮儿的创新转型

 

最近有些朋友和我聊到一些话题,谈到“指南设计”怎么把名号里的“设计”二字换成“创新”了,谈到设计类公司自己做产品胆子不小,还谈到产业化过程的机会和挑战……我想现在也许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和老朋友、新伙伴谈谈我从事多年的工业设计,以及这个行业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变化。

 

很实在地说,这些年来,工业设计本身并没有往理想的方向发展,目前是处于瓶颈期。行业在这个瓶颈期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是: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

一,工业设计充分应用在好的品牌和产品上并非普遍现象。我们看到有一些本土品牌把工业设计运用得很好,推出了很多不错的产品,比如小米、小牛,但这在市场上只是少数;

二,工业设计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模糊,它能导向企业希望的创新路径吗?它能解决产品、产业和管理的问题吗?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正向答案。然而,工业设计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坏事。至少作为我本人从业27年,经营指南创新这20年的经历来看,有不确定性就存在着机会。

 

我认为工业设计行业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一,行业

既然是不确定的,那么是时候重新定义“工业设计”了。工业设计的这个名词是从工业革命沿袭过来的,机器化大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展至今,工业设计随着科技、产业、消费的形态变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如今,它的不确定状态很可能在未来导致一个结果:“工业设计”作为行业名称,也许会消失。有那么几年,我们听到不少夸大行业的说法,把工业设计解释成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的神奇能力,近两年也听到一些对这个行业唱衰的言论。其实这些都是现象,是立场不同者站在各自角度上的看法。作为设计从业者,我们应该有勇气、智慧和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和思考时代带来的变迁,去重新构建这个行业。我们不需要去拘泥于“工业设计”这个名词,不确定性也不代表负方向。对工业设计的新定位是我们这些从业者赖以生存的基础,对行业价值产生怀疑是让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大家有健康、自信的心态,去寻找、定义崭新的“大设计”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去思考所在的行业、自身的专业能够为社会做出怎样有价值的贡献,这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二,设计企业

对于设计企业来说,生存一定是处于第一位的。无论是基于设计从事什么具体业务,比如咨询、自主品牌开发、整合跨界资源等,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能力、市场机会去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指南创新也是如此,只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更独特一些,我们自己称之为“基因突变”模式。一方面,我们仍旧依托设计基因,从设计出发;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把自己从服务行业向产品创新行业转变。这过程中,无论是团队、业务、目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在企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的工作方法都和以前完全不同。曾经设计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如今只是产业化中的一个环节;曾经我们依托于设计师为客户服务,如今我们融合了来自咨询、零售、营销、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团队共同协作。

 

20180423_105307_278

指南创新正在实践的产业闭环

 

我在设计行业20多年的经历,充分认识到企业与消费者的接触一定是通过某个具体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没有消费者会为企业之间的服务模式买单。设计企业天然的B2B服务属性阻隔了与消费者的沟通,我们唯有与消费者直接对话,才能真正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创造出符合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于是指南创新选择了“产品创新”的路径,我们早已不再只是把作品停留在纸面上,而是通过对消费者的洞察获取市场机会,再设计和生产成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20年来的风风雨雨,指南创新积累的能力、经验、机遇,促成了我们从服务到产品的转变。这过程中存在不少风险,但我们通过自身机能调整并化解,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在2016年,我们为客户设计和生产的洁面仪产品,客户连续下了三笔订单,实现了可喜的单品爆款;2017年,我们通过洞察、设计、研发、量产的儿童牙刷产品已经成功上市,充分实现了全产业链的产品创新,并将陆续推出3大产品组、9个SKU的产品,预计将实现单品销售超过50万个的爆款。我们尚在摸索之中,一切有待时间去验证,但至少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走的路是对的。

20180423_105307_27920180423_105307_280

指南创新通过消费者洞察自主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的Mini美容仪


指南创新的“基因突变”是我们第二次创业的过程。我也颇为理解同行们创业的艰辛,且在过去20年里看到了很多同行做设计企业的困境,希望在此给到大家一些建议和启发。我们的例子只是个案,对于更多的设计企业来讲,始终要提醒自己的有两点:一是根据自身能力去判断发展方向;二是有开放的心态和自我否定的勇气,对行业进行重新定义,对业务形态和团队进行重新组织。目前的设计行业的变革处于不确定的混沌状态,各个设计企业都有机会,希望同行们勇于尝试,做出更多创新之举。

 

三,设计师

首先想和设计师说的是,创业的风险是很高的。因为一旦进行设计创业,我们就不能单纯以设计师的心态去看待要面临的一切,而是要以创业者的心态去面对。创业者的心态需要更强的张力、包容度、抗压性、学习能力等等特质,在创业的过程中,如果希望设计来推动产业闭环的整体运作显然是不可能的,设计只能是其中的工具,而设计师本身对专业的专注反而会成为创业的局限性。

 

第二点想提醒大家的是设计师的知识架构。现在的设计行业有两个特点,一是行业所跨的领域很宽,很多产品都拥有新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模式;二是垂直领域差异大,比如市场、工程、制造都各有专业的技术手段,而目前国内设计师的视野和能力相对较窄,想突破行业局限是不容易的。

 

上述两点对目前设计师能力的改造,乃至对设计教育体系都是巨大挑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

 

我还想告诉年轻设计师朋友的是,设计不能急,这是一个比较需要经验来做判断支撑的行业,需要时间来构架能力。如果把期待都压在所谓的设计天赋上,很容易把自己的发展之路堵死。如今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商业背景下,需要的是综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天赋在其中必然会被弱化。

 

指南创新目前在做的不是设计师的集成平台,而是垂直的项目管理平台,具体到对设计师的能力要求来说,设计师需要具备两端的能力:

上游端是:市场判断能力、消费者洞察能力、策略思考能力。

下游端是:与技术和生产方面沟通的能力、项目完成的管控能力,成本认知能力、跨专业协调能力。

 

20180423_105307_281

 设计师两端的能力覆盖产业链闭环

 

设计师要实现自己具备这两端的能力,就需要不断通过实际的项目来延展自我能力。我们所寻找的,不仅是做设计的人才,而是运用已有的设计知识,加上两端的能力,再重新嵌入到项目管理体系中去的创新型人才。这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转型或改造自己的相对恰当的机会。

 

最后想说的是,创业过程中,对与错本身不重要。指南创新尽管并未形成估值千亿级别的企业,我们仍在探索中,但目前获得的认可让我们拥有继续探索的可能性。

 

希望更多年轻的设计师同行们拥有开放、自信的心态,我们经历过20年的风雨尚且如此,年轻的朋友更应该勇敢地去拥抱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会,去勇敢创新。

 

参与作品


【mini洁面仪】


欧缇诺Acetino拥有非常完善的美容仪器产品线,本来觉得那些产品已经很棒了,直接拿来推广就很好。

 

20180423_105307_282

但是研究市场之后我们发现,这些产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体还是趋向于更传统的风格,创新力不够突出;二是这是按照以往的生产思路产生的产品,就是先有产品,后去找消费者,再针对这些消费者去卖掉,这不符合产品设计与生产的规律,还是应该从消费者出发。

20180423_105307_283

所以周佚带领团队做了国内一二线城市年轻消费者的研究,发现很多年轻人对洁面仪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需求,但是在便携、乐趣、消毒等方面还有更深入的需求,于是我们做了这款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体型最小的洁面仪之一,便于携带,色彩缤纷,有两种可更换的刷毛与振动级别,同时带有紫外线消毒功能。

1

 

目前市场反馈还是很好的,这一轮尝试也为接下来的产品研发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20180423_105307_284

 

【上海中心纪念品】


周佚认为“好的产品永远是被人使用才能够焕发生命力”,这是上海中心选择他作为其纪念品设计方的原因之一。上海中心是目前上海最高的一座建筑物,连接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

 

20180423_105307_285

 

而纪念品设计往往还面临着另一种挑战,便是“文化”或者“象征性”元素覆盖了产品本身。为了符合某种文化象征,纪念品可能会失去本身的实用性与功能。文化来源于生活,而纪念品作为产品也应该为优质生活发挥作用。如何从购买者的角度出发,对产品进行整体的规划,从实用性、美观度、价格差异进行全方位考虑,同时又如何将文化元素与产品融合——它们便是这次设计任务的两大挑战。


洞察

周佚带领团队先从上海中心自身出发,去研究可能会购买这座地标性建筑纪念品目标受众的需求。上海中心是多功能、多业态综合体超高层建筑,以办公为主,还包括会展、酒店、观光、娱乐、餐饮等多元业态。加之上海最高建筑的地位,到访上海中心并且可能会对纪念品产生购买行为的人群,包括了驻地办公白领、陆家嘴金融圈访客、上海本地居民、外地与海外旅客。

 

20180423_105307_286

 

潜在用户确立之后,他们的需求也就随之明确——用于办公的用品、带有文艺气息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东西、可以充当礼物或者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商品。设计师们再根据这些洞察,提出了不同的维度与元素,从而再纵横开展设计。
 

2

 

基于上海中心包容与兼并的特点,设计师提出了“万象之城”的维度——“满足广泛的用户群需求,体现建筑的多功能综合体特质,打造集经济、文化、金融、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便捷生活圈,兼容并蓄,包罗万象。”

 

20180423_105307_287

20180423_105307_288

20180423_105307_289

20180423_105307_290

20180423_105307_291

20180423_105307_292

20180423_105307_293

而一个“海派甜心”的概念则更显特色,这是从“城市之光”衍生而来的年轻化概念。

20180423_105307_294

周佚团队发现,无论是面对驻地办公的白领,还是本地居民,抑或各地游客,上海中心作为城市的新高度,也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3

 

生活本身的滋味往往在语言中体现出来,把上海方言的地方情调,以趣味的视觉呈现,成为一道可口的点心。于是便将“玩趣与食趣”概念融合于设计之中,例如曲奇饼干样子的杯垫与外包装造型,不失实用与有趣。 

 

4

20180423_105307_295

20180423_105307_296

你或许可以从上海中心的案例之中,理解到设计思维里常说的“以人为本”。

 

5

 

设计并不是关乎视觉的工作,而是需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需求并实现期待。

 

20180423_105307_297

 

就如同纪念品并不是为了美而诞生,消费者将它买下之后,它便已经成为一个个鲜活个体生活之中的一部分。

 

微信图片_20180424120211

6

 

【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


泛亚找到周佚团队为其充电桩设备进行设计优化时,也同样渴望通过在他的帮助之下,让充电桩的视觉效果与汽车形成统一体系,从而优化使用体验并提高使用效率。


洞察

充电桩作为汽车的附属设备,无论从使用体验和视觉效果上,都应该与汽车主体具有设计统一性,例如材质、轮廓、设计风格本身等等。而作为中高端汽车的充电装置,也应该体现出品牌的特殊定位与优质体验。就如同苹果设备从外包装纸盒到配件那样,都保留了统一的设计元素与体验,这也是泛亚充电桩应该达到的目标。

 

7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新能源车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前沿的生活态度,节能、便利是这类消费者基本的诉求。而市场上尚不普及的各种品牌、各种接口的充电桩无疑为汽车充电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通过统一型号、接口的高性能充电设备实现跨品牌的充电,为共享该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更便利的能源获取方式,还有更有潜力的市场开发。


方案

周佚团队从汽车行业的消费者洞察出发,同时也借鉴了汽车工业设计的经典元素,保留泛亚原有充电桩的设计大原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更加饱满的弧面设计,让整个充电桩看起来具有力量,也更为流畅,保留了汽车工业设计的速度感。这些线条与弧面的设计,都是经过精细计算与打样实验,因为它们需要特殊的高级工艺才能够让设想之中的效果得以实现。

 

充电桩概念示意图


与此同时,由于3个品牌的市场定位不同,周佚团队通过不同的材质来体现品牌个性与区隔;并且在充电口增加LED交互灯光设计,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来显示充电进度,让整个充电体验更为友好与增加可视化。而更为创新的是,将支撑充电装置的充电柱中间镂空,从而在视觉效果上弱化笨重感,让整个充电桩与中高端汽车产品在同一个视觉体系之中。

 

20180423_105307_302

充电桩产品效果图


这些看似轻微的设计改变,实际上是商业洞察与设计思维相互碰撞的成效。你或许听过不少Less is more,或者“细节决定整体”的设计论调,但是这些理论与思想如何在商业产品中得以体验,通过小小的(诸如弧度、材质、灯光亮度等)变化,带来整体体验的巨大提升?指南创新的秘密在于,基于设计,但又不仅仅是设计。


【三一重工的品牌转型】


2003年起,周佚团队开始与三一重工合作,以期为其提供全面战略设计解决方案,提高三一重工的品牌形象与产品附加值,并且以统一的设计风格出征海外市场。


洞察

信赖、力量、迅捷——这三个词是三一重工的品牌核心。


”对于三一重工来说颇为重要,因为采购重工机械是一项重大复杂的决策;而客户对企业所建立的信赖是多层次的,三一重工必须建立起“重工专家”的可靠形象。“力量”意味着更大的工作效益,以及它面向的大型工程为主的市场。“迅捷”则是三一重工本身的特长,其快速的市场反应以及处理故障的效率,都是它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竞争力。


设计

“信赖”可以被拆解为坚实、简洁与一致。周轶团队建议在机械受力与冲击部位,使用深色、黑色则可以体现坚实之感;

 

20180423_105307_305

 

而采用单一鲜明色彩,并搭配黑色则可以表现简洁;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强调一致的概念,决定不区分产品线进行设计,一致的视觉效果可以强化企业与品牌的整体价值。

 

20180423_105307_298

 

至于“力量”,采用大块配色、加强色彩厚重感并适当加强黑色的比重。

 

20180423_105307_308

 
因为大面积的纯色可以带来力量的稳重感;而鲜艳色与黑色比重相近,增加稳重的力量感。尺寸与色彩配比,色块分割角度也则可以给人“迅捷”的感觉。
 

20180423_105307_309

 

在配色上,保留了红色,因为它是目前三一最显著的视觉特征。

 

20180423_105307_311

 

同时加入当时国际流行的黄色元素,并且配以黑色,体验力量与信赖。

 

20180423_105307_313

 

根据这些基本元素,结合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港口机械、起重机械四大主力领域,分别给出了3个主要的概念选择,又不断修改与对细节优化,才呈现了沿用至今的三一重工整体设计系统。

 

20180423_105307_314

20180423_105307_315

20180423_105307_317

20180423_105307_318

 

【吉列剃须刀升级】

 

剃须刀是生活必需品之一,但如何在消费升级的趋势到来之前,拥有一款中端产品以配合吉列发展中端市场的策略,是吉列在当时面临的挑战之一。


但作为快速消费品,吉列还必须解决大规模生产的现实问题。吉列的生产工厂需要在几秒钟的时间之内,快速通过模具生产出数百只剃须刀的手柄。中端产品如果追求更高品质,那么如何处理生产效率的问题?


洞察

 

周佚带领团队从两个方向入手。一个是通过消费者调查,找到吉列中端产品的创新概念,满足目标消费者所需。此外需要则通过设计,来解决生产效率面临的挑战。

 

20180423_105307_320

 

在中国上海、重庆、常州这三个典型一级和二级城市,寻找了30名剃须刀使用者,进入他们家中观察他们的剃须行为。同时,通过访谈分析他们的消费习惯与审美偏好。例如他们发现大部分中国男性剃须时,两鬓的区域只会涉及脸颊下部分,同时下巴与颈部的区域中国男性也只会剃掉下巴部分的胡须——因为中国男性的毛发生长并没有西方人那么浓密。而这种使用习惯,则决定了剃须刀的工作时的角度,以及手柄应该如何设计。

 

20180423_105307_312

 

不仅如此,在当时的消费环境之中,中国大部分男性消费者对设计与功能性的偏好抉择,大部分属于功能驱动型。不过,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由于外来文化与消费观念的影响,也会有中高端消费者开始注重设计与美感。但吉列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很多环节——譬如笔直简单的手柄——都没有太多的设计感。


设计

 

在功能性与消费偏好的双重洞察之下,周佚团队最终结论为,消费者想要的是看上去有设计感、同时能体现更好的剃须体验产品,而不是廉价的电动剃须刀。于是“物超所值、低价高质”成为了后继设计的核心。

 

8

 

周佚带领团队改变了笔直的手柄设计,而将流线型的螺纹元素加入剃刀手柄之中——更有设计感,同时利于手持与剃须。

 

于此同时,为了实现快速消费品所必需的高速生产,为吉列设计出了一种类似于螺旋状的磨具,机器则可以在原来的效率之下,生产出带有螺纹设计感的剃刀手柄。

 

9

 

“我们研究剃须刀把手的内部结构的工作原理,最终设计了全新高效而节省的生产方式,将金属、橡胶和塑料完美结合。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剃须刀制造商在中低价产品中使用过这种材料。”

 

设计便是这样,在商业世界之中发挥作用。


外观的变化,带来功能性与产品形象的提升,让商业公司得以快速进入中端市场占领先机。


产品内部结构的创新,让生产效率提升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盈利。

 

周佚之所以多年来以设计思维与品牌一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创新,便是明白设计的力量可以被放大。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本站作品著作权归会员所有

本站由紫平方提供云客服服务 | ©2006-2016 Jia86.cc 京ICP备16015984号-1